暖通行业中通风系统简述
通风的任务
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和一些发热量小且污染轻微的小型工业厂房,通常只要求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即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速度。
为此,一般只需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如打开门窗换气、利用穿堂风降温、使用电风扇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等。
通风的任务就是要对工业有害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消除其对工人健康和生产的危害,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同时尽可能将它们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并切实做到防止大气污染,这样的通风叫做工业通风。
通风不仅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发展和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风包括从室内排出污浊的空气和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两部分内容,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或进风。为实现排风或送风所采用的一系列设备、装置的总体称为通风系统。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无论排风或送风,均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两种方式。局部通风的作用范围仅限于车间的个别地点或局部区域。局部排风的作用是将有害物在产生的地点就地排除,以防止其在该局部区域扩散;局部送风的作用是将新鲜空气或经过简单处理的空气送到某局部区域,以改善该局部区域的空气环境。全面通风是对整个车间或房间进行换气,以改变室内温度、湿度和稀释有害物的浓度,使该区域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按通风系统的工作动力不同,通风又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借助于风压和热压来使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环境的改变。
风压是由于空气流动所造成的压力,也是由室外气流(风力)形成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种作用力。在风压的作用下,室外空气通过建筑物迎风面上的门、窗孔口进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通过背风面及侧面上的门、窗孔口排出。图1是利用风压所形成的穿堂风进行全面通风的示意图
热压作用是指室内热空气因其密度小而上升,室外较冷而密度较大的空气不断补充进来的作用。图2为利用热压进行自然通风的示意图。
自然通风可以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和无组织的自然通风两种。前者是按照空气自然流动的规律,利用侧窗及天窗控制和调节进、排气的地点和数量,并可以根据设计计算获得需要的通风空气量,因此可称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通常简称自然通风。后者则是依靠门、窗及其缝隙自然进行的通风。
为了充分利用风力的作用,从室内向室外排出污浊或高温空气时,可采用风帽装置。风帽安装在生产车间的屋顶上,也可以安装在加热炉、锻造炉等设备抽气罩的排气管上,如图3所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对热车间,特别是冶炼、轧钢、铸造、锻造等车间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经济的通风方法。
利用风压进行全面换气是一般民用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通风方式。我国南方炎热地区的一些高温车间很多都是以利用穿堂风为主来进行通风降温的。
图4所示是同时利用风压和热压进行的通风。无风时只利用热压进行全面换气,这是一种对高温车间防暑降温的最经济有效的通风措施,应用非常广泛。
自然通风的突出优点是不需要动力设备,因此比较经济,使用、管理也比较简单。其缺点是:(1) 自然进入的室外空气一般不能预先进行处理,因此,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车间就难以满足要求;(2) 从车间排出来的有污染的空气也不能进行除尘和净化,会污染周围的环境;(3)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风力不大或温差较小时,通风量就减少,因而效果不稳定。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就是利用通风机所产生的抽力或压力,并借助于通风管网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通风方式。它不像自然通风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可以通过管道把空气送到室内需要的地点,也可以从任意地点按要求的吸风速度排除被污染的空气,适当地组织室内气流的方向,并且根据需要对进风或排风进行各种处理;此外,也便于调节通风量和稳定通风效果。但是,风机运转时消耗电能,风机和风道等设备要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因而工程设备费和运行维护费较大,安装和管理都较为复杂。
下列情况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① 散发大量热、湿;
② 散发烟、臭味等有害气体;
③ 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
④ 人员长时间停留的房间没有可开启的外窗时。
按机械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可将其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1) 局部通风
为了保证某一局部区域的空气环境,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到这个局部区域,或者将污浊空气或有害气体直接从产生的地方抽出,防止其扩散到全室,这种通风方式称为局部通风。前者称为局部送风,后者称为局部排风
① 局部送风 仅向房间局部工作地点送风,造成局部地区良好的空气环境的通风方式称为局部送风。送风的气流应不含有害物,气流应从人体前侧上方倾斜地到达头、颈和胸部,必要时可以从上向下送风。图5所示为局部送风中常用的一种–岗位吹风或者称为空气淋浴,通常用来改善高温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适用于生产车间较大、工作地点比较固定的厂房。
② 局部排风 在工业生产中,常有粉尘或有害气体产生。将有害物直接从产生处抽出,并进行适当的处理(或不处理)排至室外,这种方法称为局部排风。局部排风既能有效地防止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又能大大减少通风量,如图6所示。
③ 局部送、排风 如图7所示,这种局部通风装置既有送风又有排风,在局部地点形成一道”风幕”,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内。这种装置既不影响工艺操作,又比单纯的排风更有效果。
(2)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就是在整个房间内全面地进行空气交换。这种通风系统适用于那些在房间内很大范围内产生有害物并且不断扩散的情况。利用全面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或者送入大量的新鲜空气,将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降低到允许的范围之内。
全面通风可以分为全面送风系统、全面排风系统和全面送排风系统。
① 全面送风 在不希望邻室或室外空气渗入室内时,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同时希望送入的空气要经过简单的过滤或加热,多采用图8所示的全面送风系统
全面送风系统利用风机把室外的新鲜空气(必要时经过过滤和加热)送入室内,在室内造成正压,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达到全面通风的效果。
② 全面排风 为了使室内产生的有害物质尽可能不扩散到其他区域或邻室,可以在有害物质比较集中产生的区域或房间采用全面排风。图9所示为利用安装在外墙上的离心风机抽出室内的空气,使室内形成负压,利用负压作用可以把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以冲淡室内的热、湿、有害气体或含粉尘的空气。
③ 全面送排风 一个房间可以同时采用图8所示的全面送风和图9所示的全面排风两种通风方式相结合的全面送排风系统,它往往用于门窗密闭、自行排风或进风比较困难的地方。根据送风量和排风量的不同,可以使房间保持正压或负压,不足或多余的风量则经围护结构的缝隙渗入或挤出。如图10所示。
以上仅对各种通风方式作了概括性介绍,一般说来,局部排风的效果显著而且风量小,应优先采用,只是在不能设置局部排风系统或者单靠局部排风尚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才考虑全面排风。由于自然通风比较经济,应尽量采用。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或生产要求时,才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是同时采用几种通风方式,如既有局部通风又有全面通风,既有局部排风又有局部送风等。
3.除尘系统
(1) 粉尘特性
粉尘特性主要包括粉尘的密度、粒径分布、比电阻、润湿性、爆炸性等,它直接影响除尘装置的性能。
密度是单位体积粉尘所具有的质量,又分为真密度和容积密度。真密度是除掉粉尘中所含有的气体和液体后单位体积的粉尘质量,它影响粉尘的沉降、输送和净化等特性;容积密度是粉尘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它影响粉尘储存和运输设备的选用。
粒径分布是指粉尘中各种粒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也叫分散度。
比电阻是指某种粉尘在横断面积为1 cm2、厚度为1 cm时所具有的电阻,是反映粉尘导电性的一个参数,它直接影响电除尘器的工作效果。
润湿性是指尘粒与液体相互附着的性质。
爆炸性指不易燃烧的可燃物粉尘,当它以粉末状悬浮于空气中与氧充分接触,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可能发生爆炸的特性,此时的粉尘浓度称为爆炸浓度。
(2) 除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除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除尘效率、压力损失、处理气体量和负荷适应性等。
除尘效率分为全效率和分级效率。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除尘器除下的粉尘量与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之比。
压力损失为除尘器进、出口处气流的全压绝对值之差,表示流体流经除尘器所耗的机械能大小。
处理气体量是指除尘器处理气体的能力大小,一般用体积流量表示。
负荷适应性是反映除尘器性能可靠性的技术指标。负荷适用性好的除尘器,在处理气体量或污染物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时,仍能保持稳定的除尘效率。
(3) 除尘器的种类
除尘器的种类较多,一般按主要的除尘机理不同,可分为重力、惯性、离心、过滤、洗涤和静电六大类;按气体净化程度不同又可分为粗净化、中净化、细净化和超净化四类;按除尘效率不同又分为初效、中效和高效三类;按除尘器阻力的不同又分为低阻、中阻和高阻
典型的除尘器有利用重力作用的重力沉降室、借助离心力作用的旋风除尘器、利用多孔袋状过滤元件作用的袋式除尘器、利用静电力作用分离粉尘的静电除尘器、利用含尘气流与液滴或液膜的相对高速运动实现除尘的湿式除尘器等。
4.系统划分
在建筑物内的不同地点有不同的送、排风要求,或建筑空间与面积较大时,则送、排风点布置较多。为便于运行管理,一般设多个送、排风系统。系统划分的原则是:
(1) 可划为同一系统的情况
① 空气处理要求相同、室内参数要求相同;
② 同一生产流程、运行班次和运行时间。
(2) 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的情况
①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②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有腐蚀性的混合物或化学物质;
③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物质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积聚粉尘;
④ 有散放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⑤ 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图1 风压作用的自然通风
图2 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
图3 利用风帽进行的自然通风
图4 利用风压和热压的自然通风
图5 局部机械送风系统
图6 局部排风
图7 局部送、排风装置
图8 全面机械送风系统
图9 全面机械排风系统
图10 全面送排风系统
通风管道、主要设备和部件
自然通风的设备装置比较简单,只需用进、排风窗以及附属的开关装置。但机械通风系统要由较多的部件和设备组成。在这些通风方式中,除利用管道输送空气以及机械通风系统使用风机造成空气流动的作用压力外,一般的机械排风系统是由有害物收集和净化除尘设备、风道、通风机、排风口或伞形风帽等组成,机械送风系统由进气室、风道、通风机、进气口等组成。机械通风系统中,为了控制和调节进、排气量,还装有阀门。下面将介绍通风系统中使用的主要设备和部件。
1.通风管道
风道是通风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输送空气。
常用的通风管道的断面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同样截面积的风道,以圆形截面最节省材料,而且其流动阻力小,因此采用圆形风道的较多。优先采用圆形风管或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截面,但最大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10。风管的截面尺寸按国家现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风道的常用材料主要有金属薄板和非金属材料两大(1) 金属薄板
金属薄板是制作风管和部件的主要材料,常用的有普通薄壁钢板、镀锌薄壁钢板、不锈钢板、铝板和塑料复合钢板,其共同的优点是易于工业化加工制作、安装方便、能承受较高温度。板厚一般为0.5~4 mm。
普通薄壁钢板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结构强度,但表面易生锈,一般应进行防腐处理。
镀锌薄壁钢板是对普通薄壁钢板表面镀锌,可起防腐作用,常用来制作无酸雾作用的潮湿环境中的风管。
不锈钢板具有耐酸能力,常用于制作含有酸或潮湿的排风管道及化工环境中需耐腐蚀的通风系统中。
铝板及铝合金板的加工性能好,耐腐蚀,摩擦时不易产生火花,常用于有防爆要求的通风系统中。
塑料复合钢板是在普通薄壁钢板表面上喷一层塑料层,常用于防尘要求较高的空调系统和-10~70 ℃温度下的耐腐蚀系统中。
(2)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有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无机玻璃钢风管和保温玻璃钢风管。
硬聚氯乙烯塑料板,用于有酸性腐蚀的通风系统中,其表面光滑,制作方便,但不耐高温和严寒,适用于0~60 ℃的空气环境,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易脆裂。
无机玻璃钢风管是以中碱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用多种无机材料配制而成,其特点是质轻、高强、不燃、耐腐蚀、耐高温、抗冷融等。在选用时,应了解玻璃钢的氧指数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保温玻璃钢风管可将管壁制成夹层,夹心材料可以采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蜂窝纸等。
2.阀门
通风系统中的阀门主要用于风机的启动和系统中的阻力平衡,调节风量以及防止系统火灾。常用的阀门有闸板阀、蝶阀、止回阀等。
闸板阀(图11)多用于通风机的出口或主干管上作为开关。它的特点是严密,但占地面积大。
蝶阀(图12)多安装在分支管上或空气分布器前,作风量调节用。这种阀门只要改变阀板的转角就可调节风量,操作简便。但严密性较差,故不宜作关断用。
止回阀的作用是当风机停止运转时,阻止气流倒流。止回阀必须动作灵活,阀板关闭严密。
为了防止房间在发生火灾时火焰串入通风系统及其他房间,在防火级别要求较高房间的系统中应装设防火阀。防火阀由阀板套、阀板和易熔片组成,如图13所示。当发生火警时,易熔片熔断,阀板靠自重下落,将管道关闭。
3.进、排风装置
进风装置的作用是从室外采集洁净空气,供给室内送风系统使用;而排风装置的作用则是将排风系统汇集的污浊空气排放至室外。
进风装置可以是单独的进风塔,也可以是设在外墙上的进风窗口,如图14所示。进风装置有时也可以设在屋顶上。进风口上一般都装有百叶格栅,防止雨、雪、树叶、纸片和沙土等杂质被吸入。在百叶格里面还装有保温门,作为冬季关闭进风口之用。
排风装置即排风道的出口,经常做成风塔形式装在屋顶上,这时要求排风口高出屋面1m以上,以免污染附近空气环境,如图15所示。同样,为防止雨、雪或风沙等倒灌入排风口中,在出口处应设有百叶格栅或风帽。机械排风时可直接在外墙上开排风口,如图16所示。
当进、排风塔都设在屋顶上时,为了避免进风口吸入污浊空气,它们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些,并且进风口应低于排风口。通常进、排风塔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0 m。特殊情况下,如排风污染程度较轻时,则水平距离可以小些,此时排风塔出口应高于进风塔2.5 m以上。
4.室内送、排风装置
室内送风口是送风系统中的风道末端装置,其任务是将各送风口所要求的风量按一定的方向和流速均匀地送入室内。
在民用建筑中常用活动百叶送风口,如图17所示,这种送风百叶格是由固定的护风格1、垂直活动叶片2、小框3和把手4所组成。把手4是用来改变活动叶片的位置,以便调节通过百叶格的空气量。当通风管道布置在隔墙内或暗装时,通常采用这种送风口,安装时把它直接嵌在墙面上。
在工业厂房中,一般通风量都很大,而且风道多采用明装,因此常采用空气分布器作为送风口,如图18所示,图中的几种分布器是用于垂直分支管道上的送风口。
用于水平风道上的送风口常采用图19所示的形式,这种送风口大都直接开在风道的侧面或下面。风口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是连续的。
散流器是一种由上向下送风的送风口,一般明装或暗装在顶棚处的通风管道的端头,如图20所示。
室内排风口是全面排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经由排风口进入排风道。排风口的种类较少,通常做成百叶式。此外,图9所示的送风口也可以用于排风系统,当做排风口使用。
5.风机
风机是通风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为通风系统提供使空气流动的动力,以克服风道和其他部件、设备对空气流动产生的阻力。
风机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心式通风机、轴流式通风机和贯流式通风机;按风机的用途可分为排尘风机、防爆风机、防腐风机、消防用排烟风机、屋顶通风机、高温风机和射流风机;按风机的转速可分为单速风机和双速风机。
(1) 离心式通风机
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如图21所示。
离心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与离心式水泵相同,主要借助于叶轮旋转使气体获得压力能和动能。离心式通风机的叶轮在电动机带动下随机轴一起高速旋转,叶片间的气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由径向甩出,同时在叶轮的吸气口(轴向)形成真空,外界气体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吸入叶轮内,以补充排出的气体,由叶轮甩出的气体进入机壳后被压向风道,如此连续不断地将气体输送到通风系统。
离心式通风机按其产生的压力不同,可分为三类:
低压风机–风压小于或等于1 kPa,一般用于送排风系统或空气调节系统。
中压风机–风压在1~3 kPa范围内,一般用于除尘系统或管网较长、阻力较大的通风系统。
高压风机–风压大于3 kPa,用于加热炉的鼓风或物料的气力输送系统。
离心式通风机的风压一般小于15 kPa。
离心式通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如下几项:
① 风量 又称流量,指风机在标准状态(大气压力P=101.32 kPa,温度t=20 ℃)下工作时,单位时间所输送的气体体积,以符号Q表示,单位是m3/h或m3/s。
② 风压 指风机在标准状态下工作时,空气进入风机后所升高的压力(包括动压和静压),以符号H表示,单位为Pa。
③ 功率 指风机输送气体时,气体从风机获得能量来升高压力,而风机本身则需要消耗电能才能运转。
④ 效率 指风机的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以符号η表示。
⑤ 转速 指风机轴每分钟转动的次数,以符号n表示,单位为r/min。
小型直联(电机轴与风机轴直联合一)传动的离心式风机可以用支架安装在墙上、柱上或平台上,或者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如图22(a)所示。大中型皮带传动的离心式风机一般都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如图22(b)所示。对隔振有一定要求时,则应安装在减振台座上。
(2) 轴流式通风机
轴流式通风机是依靠叶轮的推力作用促使气流流动,它的气流方向与机轴相平行。轴流式风机与离心式风机在性能上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产生的压力较小,后者产生的压力较大。因此,轴流式风机只能用于无须设置管道的场合以及管道阻力较小的系统,或用在高温车间作为扇风散热设备,而离心式风机则往往用在阻力较大的系统中。
按风机压力不同分为压力大于或等于500 Pa的高压风机和压力小于500 Pa的低压风机。
轴流式风机往往安装在风管中间或者墙洞内。在风管中间安装时,可将风机装在用角钢制成的支架上,再将支架固定在墙上、柱上或混凝土楼板的下面。图23所示是轴流式风机在墙上的安装。
(3) 贯流式通风机
贯流式通风机是将机壳部分地敞开使气流直接径向进入通风机,气流横穿叶片后排出。贯流式通风机的全压系数较大,效率较低,其进、出口均是矩形,易与建筑配合,目前主要用于空气幕等设备中。
图11 闸板阀
图12 蝶阀
图13 防火阀
图14 进风装置
(a) 进风窗口;(b) 进风塔
图15 屋面上的排风塔
图16 外墙上的排风口
图17 活动百叶格送风口
图18 空气分布器
图19 水平风道上的送风口
(a) 分开的送风口;(b) 连续送风口
图20 散流器
(a) 盘式;(b) 流线型
图21 离心式通风机构造示意图
图22 离心式风机在混凝土基础上安装
图23 轴流式风机在墙上安装
风道的布置与敷设
1.风道的布置
风道布置直接关系到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体布置,它与工艺、土建、电气、给排水等专业密切相关,各专业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1) 风道布置原则
① 风道布置应整齐、美观,便于检修和测试,并应考虑其他管道的布置要求和各种管道的装拆方便。
② 要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弯头的中心曲率半径要不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常可用1.25倍的直径或边长。对大断面风管,应做流线型导流叶片,用三通或四通连接。圆风管的夹角宜小于45°,方风管应有与弯头相同的曲率半径,且在其后加设有4~5个当量直径的直管,再接支管,或者三通或四通带导流叶片。
③ 应考虑风管施工方便,又应保证严密不漏,既要保证使用功能,又应力求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
④ 风道形状和布置应密切结合建筑空间,并应利用建筑空间兼作风道。如排烟竖井、正压送风竖井等。
⑤ 布置风道应将噪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应设置必要的消声装置。
⑥ 排除含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风管,其正压段一般不应穿过其他房间,无法避免时,此管段上不应设法兰和阀门,其管件应采用符合相应要求防护措施的材料制作,且排除有剧毒物质的正压管段不宜过长。
⑦ 与通风机等振动设备相连的风管应安装挠性接头
(2) 送、回风口布置
送、回风口布置取决于气流组织方式,常见的气流组织方式有侧送风、孔板送风、散流器送风、条缝送风、喷口送风等。
① 侧送方式如图24所示,其送风口一般布置在房间较窄一边。若房间很长,则宜双侧布置。布置时应考虑工艺设备布置、局部热源和工艺要求等因素,且在送风前方应无阻碍物,如顶棚有梁,可使风口与梁平行布置。
② 散流器送风布置如图25所示,一般按对称位置或梅花形布置,圆形或方形散流器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宽比宜小于1∶1.5。散流器之间的距离及与墙之间的距离应保证有足够的射程和良好的射流扩散。
③ 喷口送风布置如图26所示,喷口的位置应按具体工程要求而定,在一般高大公共建筑中,宜距地6~10 m,喷口直径为200~800 mm,喷口风量、喷口角度能调节。常用于建筑高度在6 m以上的公共建筑中。
④ 条缝型送风口如图27所示,风口宽长比大于1∶20,可由单条缝、双条缝或多条缝组成,且风口与采光带相互配合布置,使室内更显整洁美观。在民用建筑舒适性空调系统中应用广泛。
⑤ 回风口不应在射流区内布置,除高大空间或大面积有较高区域温差要求空调房间外,常可在一侧集中布置,而厂房上部有余热时,应在上部设置;侧送方式一般在送风口同侧下方,孔板和散流器送风应在下侧布置;有内走廊的多间空调房间,可在走廊尽头集中设回风口,而各空调房间与走廊隔墙下侧可设可调百叶栅口。
(3) 进风口布置
进风口是通风空调系统采集室外新风的入口,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应布置在室外较清洁的地方。
② 应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低于排风口。
③ 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 m,若设有绿化带时,不宜低于1 m。
④ 降温用的进风口宜布置在建筑物的背阴处。
4) 排风口布置
① 一般通风排气主管至少应高出屋面0.5 m。
② 若排气管中的有害物需经大气扩散稀释时,排风口应位于建筑物空气动力阴影和正压区以上,且排风口上不应安装风帽,并应有防止雨水进入风机的措施。
2.风管敷设
风管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圆形风管适用于工业通风和防排烟系统中,宜明装;矩形风管利于与建筑协调,可明装或暗装于吊顶内,空调系统中多采用矩形风管。
风管多用钢板制作,其尺寸应尽量符合国家现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以利机械加工风管和法兰,也便于配置标准阀门和配件。
矩形风管长边边长大于1 m且风管较长时,一般应隔900~1000 mm设置加固框。风管法兰间应放有弹性垫片,以防漏风,不宜用石棉绳做垫片,接管应密实。
风管一般应设在隔墙内。如墙体较薄,可在外墙设贴附风道,如图28所示。各楼层内性质相同的一些房间的竖井风道可在顶部汇合在一起,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工业建筑的风道布置以不影响采光和工艺为前提,与建筑结构应密切结合。图29所示为钢筋混凝土风道。在地下敷设风道时,应避免与工艺设备及建筑物基础相冲突,并应设置必要的检查口。
3.风管防腐与保温
(1) 风管防腐
钢板风管内表面和需要保温的风管外表面应刷防锈漆两遍,不保温风管外表面应刷一遍防锈底漆和两遍调和漆,镀锌钢板可不刷漆,但交口损坏处应刷漆,施工时发现锈蚀处也应刷漆。
(2) 风管保温
当风管输送空气过程中冷、热量损耗大,又要求空气温度保持恒定,或者要防止风管穿过房间时对室内空气参数产生影响,或管道表面结露等,不在空调房间布置的回、送风管,外表面结露的新风管,风管太长易引起室内参数波动的,均应保温。
保温材料种类很多,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保温性能好、易于施工、耐用、价廉物美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吸湿性小,存水性弱,对管壁无腐蚀作用;属非燃和难燃材料,并符合《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保温后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最好采用板状、毡状、管状等成型材料。
保温材料主要有软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超细玻璃棉、玻璃纤维保温板、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蛭石板等。
保温层结构有四层:
① 防腐层:涂防腐油漆或沥青。
② 保温层:填贴保温材料。
③ 防潮层:包一油毛毡、塑料布或刷沥青,以防潮湿空气或水分侵入保温层内而破坏保温层或在内部结露。
④ 保护层:室内管可用玻璃布、塑料布或木板、胶合板制作,室外管应用铁丝网水泥或薄钢板作保护层。
图24 侧送风的几种方式
图25 散流器送风
图26 喷口送风
图27 条缝送风
图28 贴附风道
图29 钢筋混凝土风道
建筑防排烟
建筑防排烟有防烟和排烟两种形式。防烟是阻止火灾产生的烟气侵入疏散路线等区域内,以保证疏散路线畅通;排烟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保证疏散通畅和疏散时间。
1.基本概念
(1) 火灾分类
火灾可分为四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沥青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钠、铝镁合金等。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按生产和储存物品均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高层建筑按其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分为一类和二类;车库防火分类为Ⅰ、Ⅱ、Ⅲ、Ⅳ四级,Ⅰ级最高,Ⅳ级最低。
(2) 我国现行防排烟规范
我国现行的防排烟设计规范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规范》。
(3)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防火分隔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它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火灾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空间蔓延,减少火灾损失,并为人员安全撤离与疏散、灭火扑救等提供有利条件。
防烟分区是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从顶板上凸出不小于50 cm的梁等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不燃烧体来划分的防烟、蓄烟空间。它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和有组织排烟采取的技术措施。
2.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 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内设有各式竖井,并贯穿整个楼层,如电梯井、管道井、送风井、排风井等,在烟囱效应、热压作用下,使火势迅速扩散。再有风力影响、空调系统等,都会使火势扩散蔓延。
(2) 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竖向距离长,人员集中,疏散通道有限,极易出现拥挤现象。而烟气蔓延快,危害大,又影响人的视线,增加了人员疏散难度。
(3) 救火难度大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主要依靠室内消防给水的自救,且烟火蔓延快而难以堵截,一旦形成大面积火灾时,室内消防用水量则不足。利用消防车从室外补水又存在消防水带的承压能力不适应要求等问题,故扑救火灾难度大。
(4) 火情隐患多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内设备多,功能杂,装饰用料广,可燃物多,着火源也多,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大。
3.防排烟设施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中,其装修、家具、陈设等采用可燃物较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光和烟气,并消耗大量的氧气。在火灾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甲醛、乙醛、氢氯化合物、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对人体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和窒息作用,危害十分大。由于燃烧耗用大量氧气,产生大量烟气,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降低,严重影响人的呼吸,极易在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因缺氧而死亡;由于高温烟气作用会加速火灾的蔓延与扩大,造成恐怖感,加大疏散难度,并影响灭火行动。
由此可见,在高层建筑中必须设置必要的防排烟设施,为安全疏散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排除大量烟气对有效控制火灾蔓延也有积极作用。
4.建筑防排烟方式
建筑防烟方式有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排烟方式有机械排烟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可分为四类,即机械防烟方式、机械排烟自然进风方式、机械排烟机械送风方式、正压送风与机械排烟方式。
(1) 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就是利用室内外空气对流作用进行排烟。一般可在房间、走廊的上部开设外窗或排烟口。对有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均宜采用。排烟口或外窗宜布置在下风向,以免室外气温、风向、风力影响排烟效果。
图30所示是设阳台、凹廊和室外楼梯进行自然排烟的方式;图31所示是在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墙上直接开窗进行自然排烟。
(2) 机械防烟方式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的目的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因此,对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关闭的门与着火楼层之间保持一定的气压差,并保证在打开加压部位的门时,门洞口有足够大的气流速度,能有效地阻止烟气的入侵,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与避难。
① 在下列部位应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如图32所示。
b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c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
d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措施时,其裙房以内部分如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② 人防工程需要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
③ 几种典型的机械防烟方式见表3.1.1
(3) 机械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方式由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口组成。
机械排烟方式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局部排烟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集中排烟是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风道排烟。
① 对于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a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 m的内走道;
b虽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 m的内走道;
c面积超过1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该房间面积的2%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d可开启天窗、侧窗面积小于地面面积的5%或净空高度超过12 m的中庭;
e除利用窗井等采用可开启自然排烟措施的房间外,房间总面积超过200 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②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
a对于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
b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 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 m的内走道;
c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 m2的丙类仓库;
d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1000 m2的丙类仓库;
e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或者长度大于20 m的内走道;
f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g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
h其他建筑中长度大于40 m的疏散通道等,可开启的外窗自然排烟口净面积小于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时;
i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地面面积的5%;
j商店的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不满足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口净面积小于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时;
k建筑高度超过50 m的厂房、仓库。
(4) 正压送风和机械排烟方式
正压送风和机械排烟方式是对消防前室、防烟楼梯间采用正压送风,保证火灾时烟气不进入。为降低气压,在每一座楼梯间上部设有余压阀等减压装置,保证门的正常开启,以便安全疏散。同时,对需要排烟区域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如图33所示,机械排烟系统一般由排烟风机、排烟竖井和排烟口组成。
(5) 机械排烟、自然进风方式
机械排烟、自然进风方式常在建筑物顶层或屋面设排烟风机,通过防烟楼梯间前室或走廊的上部排烟口和排烟竖井将烟气排至室外。其工作过程是:火灾发生时,排烟口打开进行排烟,并与排烟风机连锁。
5.防排烟设备及部件
防排烟系统包括风机、管道、阀门、进风口、排烟口、隔烟装置及联动风机、阀门、风口、活动挡烟垂壁的控制装置等。
(1) 防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可采用普通钢制离心风机,如ASF型、SFL型、STF型等,也可采用双速节能排烟离心风机,如SPSTF型,或采用消防专用排烟轴流风机,如HTF系列、HTFC系列、SJG/SWF系列等。
排烟系统中对排烟风机的特殊要求为:
① 应能保证在烟气温度低于80 ℃时运行,在烟气温度为280 ℃的环境下连续工作不小于30 min。
② 均为不燃烧材料制作。
③ 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 ℃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并与排烟口连锁。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立即启动。
④ 排烟风机应设在该系统最高排烟口的上部,其外壁与墙或设备间距不小于600 mm,如图34所示。在排烟风机入口设有烟气超过280 ℃时能自动关闭的装置,以免带火的烟气扩散到上层楼房。
(2) 阀门
防火阀和排烟阀分为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阀系列和防排烟系统阀门系列。防火阀如图35所示。排烟阀如图36所示。风口如图37所示。
① 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阀系列
各种防火阀、排烟阀的基本功能、应用范围见表3.1.2
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特征:
a常开,火灾时或70 ℃熔断器关闭,或失电关闭,或DC24V信号关闭,或手动关闭;
b关闭后是否输出电信号由消防控制方式决定;
c阀门可手动复位,电动防火阀通电时复位。
② 防排烟系统阀门系列
防排烟系统阀门系列功能和应用范围见表3.1.3。
防排烟系统阀门系列的特征:
a常闭,火灾时手动或电动开启;
b阀门带输出信号;
c阀门手动或电动复位。
此外,防排烟部件还有自动挡烟垂壁、排烟室、余压阀等。
图30 阳台、凹廊和室外楼梯自然排烟
图31 利用直接向外开启的窗排烟
图32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示意图
图33 防烟楼梯间、前室、走廊的压力梯度
图34 排烟风机与墙壁或设备的距离
图35 矩形防火阀
图36 PYFH-01SDW型排烟防火阀
图37 T922B(SD)多叶排烟口/送风口
公共建筑厨房、车库和民用建筑电气设备机房等的通风
1.公共建筑厨房的通风
公共建筑厨房的炉灶应设置局部机械排风设施,并采用机械补风或自然补风,其他区域采用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产生油烟的设备应设置有油烟过滤器的排气罩和机械排风设施,有条件时,宜设置自动清洗式排油烟装置;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应独立安装在小房间内,并在上部设有机械排风的排风罩。
(1) 厨房局部排风系统要求
① 排气罩平面尺寸应比炉灶尺寸大100 mm,排气罩下边离炉灶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0 m,高度不宜小于600 mm。
② 为便于控制和节能,宜按炉灶分设系统,不宜整个厨房设一个排风系统,也不宜与洗碗间等排气系统合用。
(2) 送、排风口布置要求
全面通风系统的风口应结合炉灶的位置,以不影响炉灶的排风为原则进行布置。
① 送风口应沿排风罩方向布置,且距离排风罩不宜小于0.7 m。
② 全面排风口应远离排气罩。
③ 送风至工作岗位时,送风口应设置带有调节出风方向的风口,如双层百叶风口等。
(3) 排油烟系统要求
① 风管管道材料一般用1.5 mm厚钢板焊接制作,水平管应尽量缩短,宜按大于或等于0.2%的坡度坡向排气罩,且应设有除油装置和凝结水导流管。
② 风管应在与垂直风管连接的地方、穿越防火分区的地方设置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③ 设置在室外的排风管应有防止产生凝结水的保温措施。
④ 排风机的电机应设置在气流之外。
2.汽车车库通风
地上单排停车车库停车数不大于30辆,可开启的门窗面积每辆车不小于2 m2,车辆停放分布较均匀时,可采用自然通风;若可开启的门窗面积每辆车不小于0.3 m2,车辆停放分布较均匀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方式;若无自然进风条件时,应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
(1) 送、排风口布置要求
① 气流应分布均匀,尽量减少通风死角。
② 车库内排风口宜按上部排风1/3、下部排风2/3进行设置。若设置CO浓度传感器时,传感器应分散布置多个。
③ 送风口宜设在高处。
④ 修理间的送风宜送至工作区,若车库与修理间合用,宜采用顶部送风。
⑤ 停车库排风系统的排风口宜设置在下风向,且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其高度宜按有关要求确定,或设置在屋顶上。
⑥ 若车库层高较低无法均匀布置排风口时,可采用喷射导流机械通风方式。当有条件设置CO浓度传感器时,传感器应布置在排风口附近。
(2) 系统与消防排烟系统合用
① 系统设置和控制应满足消防要求。
② 风机可采取多台并联或双速风机、变频风机。
3.电气和设备机房通风
(1) 变配电室的通风
① 设在地上的变配电室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排风自然补风。若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机械通风。
② 设在地下室的变配电间应设有机械通风设施。
③ 机械通风系统的气流宜依次经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排至室外。
(2) 柴油发电机房通风
① 应单独设置送、排风系统。
② 贮油间宜独立设置排风系统。
③ 排烟管应有隔热和消声措施。